据说早在战国时期,有一个墨家弟子杨翘对一个問題颇有不同的见解:如果楚国王打算杀掉一个无罪的宫廷歌妓,而朝中大臣们都没有阻止,他会毫不犹豫地杀掉这位国王,保护那个歌妓。
这个故事随着时间的流逝传遍了中华大地,成为了“不杀伯仁”这个典故。这样看来,杨翘是真的对忠诚和背叛有不一样的理解。
不过,这个故事真的有那么简单吗?实际上,故事中涉及的人性、忠诚、背叛等问题更加复杂,也更加深刻。比如说,如果我们在这个人物故事中把“杨翘”替换成“我自己”,那么,你会怎么做呢?
如果你谨慎地考虑了一下,“不杀伯仁”这个故事可能内涵的点则不会只有忠诚和背叛这么简单。在此我们不妨来探讨一下人性、良心、责任、忠诚和背叛等方面的问题。
在今天这个社会,我们已不再需要像战国时代那样去代表歌妓为自己冒险,但是学习杨翘的精神仍然很重要。因为真正的忠诚是站在人性的立场上,秉持良正,对于独善其身显然是不够的,必须考虑到社会的方方面面。事实上,现在的社会为了掩盖自己的错误,第一件事就是咒骂那些指责者不忠诚。其实,真正的忠诚不是唯一的,事实上忠诚有很多种。每个人都必须通过自己的良心来评判自己的行为是否为一种忠诚,是否为独善其身或是为社会尽到一份责任。
在现代社会,我们依然要明确自己的立场:是独善其身还是为社会奉献?而在面对质疑时,我们不能因为所谓的忠诚而盲目反驳,而要顾及其它的因素。在这样的道德认知下,“我不杀伯仁”的立场就不再是单纯的忠诚和背叛问题,而是关于人性、良心、责任的高层次诉求。